筆者從事鋼琴教育工作已有多年教學經驗。曾於不同類型的音樂中心教授鋼琴。在這短短幾年的教學中,察覺到有很多中級至高級的鋼琴學生,對複調及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幾乎沒有認識,甚至有些學生為了考試或比賽的關係,才能接觸複調作品。在沒有打好學習複調作品的基礎之下學習複調作品,最終使樂曲各聲部糢糊不清,別說分辨主旋律及分句法,甚至在演奏各聲部的音量上也缺乏層次之區別。
此外,筆者發現有些已通過八級鋼琴考試的學生對複調音樂沒有基本的概念,尤其是巴哈的入門作品”二及三部創曲”。因此,這些學生未能懂得把樂曲彈得細緻及各聲部也欠缺層次感。筆者認為學習練習曲及各時期作品是必須的,而事實上,各時期的作品其實也有不少複調音樂的樂段及樂曲,若學生對複調音樂沒有基本的概念及從未學習有關複調音樂的鋼琴作品,對彈奏這些樂曲便會感到吃力,甚至減低其學習興趣。
在學習鋼琴的中級或以上的階段中,學生會逐漸開始接觸更多不同類型及時期的樂曲。當中不乏複調織體的元素。不論是巴洛克時期巴哈的作品、古典時期莫扎特、海頓及貝多芬的奏嗚曲、浪漫時期孟德爾頌、李斯特和肖邦的鋼琴作品或巴托克和普羅高菲夫的樂曲裡,也隱藏很多複調音樂的元素。(陳兆勳,2005).認為學生從來沒有學習巴哈的作品或接授複調音樂的訓練,而只有學習Sonatina或Czerny 的樂曲或許多的練習曲時,很多時學生只會注意和聲與旋律之間的關係,可能導致學生不懂橫向音樂發展的關係。因此,當他們彈奏多聲部樂段時,各聲部糢糊一片,若他們曾學習巴哈的鋼琴作品,便可透過其作品學習處理不同聲部的技巧,及培養其橫向音樂發展的關係,使學生能把樂曲表達很更清晰所以學生應在中級階段開始學習巴哈的作品,因為二部創意曲是學習三部或四聲部複調音樂的入門樂曲。
學習巴哈二部創意曲之目的:
本研究採用巴哈的二部創意曲作調查及研究之用,學習巴哈二部創意曲不僅可訓練手指的獨立性和控制力,也是一本訓練手指的素材。(邵超義,1988)認為如果不好好學習巴洛克的複調音樂,可以說無從學會後面各時代的作品,他說明鋼琴學習階段可分為三級:初、中及高級,而每級分五個階段,剛巧中級的第一個階段中,在他的建議樂曲中便是巴哈的二部創意曲。 (曾和子,1993) 認為創意曲是為教育而寫的作品,因此在學習上具有相當的義。以其值論,它是學習「平均律曲集」的預備階段,更是銅琴學習者不可欠缺的教材。
筆者也認為學習巴哈的創意曲是必要的過程,希望在完成巴赫創意曲作品的學習後,可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復調聽覺。除此之外,筆者發現學生對彈奏裝飾音時也有困難,例如:震音和波音或上波音。Walter Gieseking (1972) 認為巴哈的創意曲是練習装飾音的好課本,在他的樂譜裡沒有仔細地寫出装飾音的奏法,透過他的音樂可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曾和子(1993) 認為巴哈的二部創意曲可分為四類的不同的作曲手法: (1) 以主動機的模仿和展開手法完成的有五首: No.1、No.3、No.4、No.7、No.13。(2) 主題是完整的樂句,並以賦格曲手法創作,這些樂曲可作學習正統賦格曲之預備,一共有七首: No.5 、No.6 、No.9 、No.10 、No.11 、No.12 、No.15。(3) 以卡農手法編寫的共有兩首: No.2 、No.8。(4) 方式有些賦格曲風格。對於初步學習巴哈的二部創意曲首先要弄清楚樂曲的主題及對位部份,然後才深入學習賦格曲,才可作出恰當的表情處理。所以是次研究會於第一類的四首: No.1、No.3、No.4、No.13曲目中挑選以作教學之用。
筆者曾對筆者的幾位未曾學習巴哈二部創意曲的學生以立意取樣三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個案研究。在研究之前,透過研究工具「學生鋼琴演奏評分」對學生施以前測,進行為期五課的課堂觀察後,實施後測,亦根據教授巴哈二部創意曲的前、後對學生處理複調音樂的演奏能力與興趣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採用「個案研究法」的同時,將輔以教堂觀察、問卷、演奏能力測驗與分析等方式進行。綜合上述之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學習巴哈二部創意曲對提升其演奏複調音樂的能力與興趣是有成效的。
老師主要設計課堂、實踐教學、進行課堂觀察三位學生之學習表現、問題。本研究時間共約一個月,每星期一節一小時的鋼琴課,每位學生於每節鋼琴課有一小時,所以老師於每節課堂會抽大約三+分鐘教授指定樂曲。
學生前後測的評估結果
一. 對學生前測評估第一部分的結果
受試者 項目 |
Gloria |
Karen |
Sam |
總分 |
風格 / Style |
2 |
3 |
3 |
8 |
發音法 / Articulation |
3 |
3 |
3 |
9 |
分句法 / Phrasing |
2 |
3 |
3 |
8 |
裝飾音/ Ornamentation Control |
2 |
3 |
2 |
7 |
拍子控制 / Rhythmic Control |
3 |
3 |
3 |
9 |
雙手獨立/ Independence of each hand |
2 |
3 |
2 |
7 |
音色控制 / Tone Control |
3 |
4 |
3 |
10 |
組織掌握 / Texture Control |
2 |
2 |
2 |
6 |
音準掌握 / Accuracy Control |
3 |
4 |
3 |
10 |
指法掌握 / Fingering Control |
2 |
2 |
2 |
6 |
總平均分數 |
2.4 |
3 |
2.6 |
2.67 |
二. 對學生後測評估第一部分的結果
受試者 項目 |
Gloria |
Karen |
Sam |
總分 |
風格 / Style |
3 |
4 |
3 |
10 |
發音法 / Articulation |
3 |
3 |
3 |
9 |
分句法 / Phrasing |
4 |
4 |
3 |
11 |
裝飾音/ Ornamentation Control |
3 |
4 |
3 |
10 |
拍子控制 / Rhythmic Control |
3 |
3 |
4 |
10 |
雙手獨立/ Independence of each hand |
4 |
4 |
4 |
12 |
音色控制 / Tone Control |
3 |
4 |
3 |
10 |
組織掌握 / Texture Control |
4 |
4 |
3 |
11 |
音準掌握 / Accuracy Control |
3 |
4 |
3 |
10 |
指法掌握 / Fingering Control |
3 |
3 |
3 |
9 |
總平均分數 |
3.3 |
3.7 |
3.2 |
3.4 |
* 5 – Excellent and 1 – very weak
前測與後測總評估第一部分的結果對比:
受試者 項目 |
Gloria |
Karen |
Sam |
三人 總平均分數 |
前測總平均分數 |
2.4 |
3 |
2.6 |
2.67 |
後測總平均分數 |
3.2 |
3.7 |
3.3 |
3.4 |
根據以上前測評估結果顯示,三位學生的平均為2.4、3及2.6,他們的總平均分為2.67。
他們較弱的項目分別是組織掌握及指法掌握,平均只有6分,而另外較弱的項目為裝飾音及雙手獨立,平均只有7分。而較佳的項目分別是音色控制及音準掌握,平均各有10分的平均分,而另外發音法及拍子控制,平均各有9分。
根據後測總評估結果顯示,三位學生的平均為3.2、3.7及3.3,他們的總平均分為3.4。
根據前測與後測總評估結果顯示,三位學生的總平均由2.67提升至3.4,後者稍有明顯上升0.73分,尤其於前測較弱的項目分別是組織掌握及指法掌握,前者由6分提升至11分,而後者由6提升至9分,此外,而裝飾音及雙手獨立,前者由7分提升至10分,而後者由7提升至12分,可見經過五節的課堂後可改善學生組織掌握、指法掌握、裝飾音及雙手獨立的能力,各項目平均也有顯著提升,唯獨音色控、發音法及制音準掌握於後測總評估仍然沒有顯著提升。
前測與後測總評估第二部分的結果對比:
選項 學生答案 |
主調織體 |
複調織體 |
前: 問題一 |
3 |
0 |
前: 問題二 |
2 |
1 |
後: 問題一 |
0 |
3 |
後: 問題二 |
3 |
0 |
根據第二部份的分辨織體測試,三位學生於前測問題一的答案不正確,因問題一的答案是複調織體,而前測問題二的答案是主調織體,有兩人正確,一人不正確。
而後測結果顯示,三位學生於問題一及問題二的答案全部正確。亦表示他們對分辨主調織體及複調織體的認知有提升。
本研究對象為以下三人:
名稱 |
性別 |
年齡 |
背景 |
Gloria |
女 |
14 |
她已考獲6級綱琴及樂理證書,將要準備考8級綱琴。 |
Karen |
女 |
14 |
她已考獲8級綱琴及樂理證書,將要準備考綱琴演奏文憑。 |
Sam |
男 |
15 |
他已考獲8級綱琴及5級樂理證書,將要準備考綱琴演奏文憑。 |
研究對象的背景:
三位學生也將要準備報考綱琴考試,他們表示未曾學過巴哈二部創意曲及其相關作品,因此當要選擇考試曲目時,要學習巴哈的樂曲便覺到非常吃力。例如Gloria已選Bach’s Partita No.2 in C minor, BWV 826’s Capriccio; Karen 及Sam 已選曲目是巴哈法國組曲第五首,G 大調。當他們學習巴哈的樂曲時,不論雙手合奏、處理主題、分句或裝飾音也感到困難。所以讓他們巴哈二部創意曲,然後探討是否能改善他們的技巧。
二. 課堂觀察
於第一節課,觀察到三位學生也表示對分辨樂句、主題及對位也感到困難,而且二部創意曲是兩條獨立旋律線條,因而未能雙手合奏並流地完成整首No. 1, BWV 772。
但是,他們均表示可分辨複調織體音樂。於第二節課,Karen 及Sam對裝飾音比較掌握得好,相反Gloria 較難掌握。當他們覆習No. 1, BWV 772,雖然可雙手合奏但仍然不夠仔細,及不流暢。於第三節課,觀察到Karen 及Gloria開始懂得處理裝飾音及分句,而覆習樂曲時亦比之前流暢。可是Sam仍然未能把樂曲練至流暢,因而不夠仔細,及不流暢。
於第四節課,觀察到三位學生也稍有進步,尤其是Gloria,她的掌握雙手獨立性、分句及裝飾音也改善了不少,另外也觀察到她彈奏Bach’s Partita No.2 in C minor, BWV 826’s Capriccio時亦較流及分辨樂曲的樂句、主題及對位。
Sam也懂得分辨樂句、主題及對位,而且雙手也可獨立處理旋律線條。而且Karen另外學習Bach’s French suit’s allemande 也有改善,她懂得把內聲部比主題輕,而較次要的聲部也懂得演奏出不同層次的音量。
最後,於第五節課裡,雖然三位學生未能把樂曲練習得很流暢及熟練,但相比於第一節課的表現,他們對明顯有分辨複調織體音樂、樂句、主題及裝飾音處理上有基本認知及改善了他們對彈奏複調音樂的演奏能力。
研究結果
前後評估結果亦可看到三位學生的總平均分由2.67提升至3.4,後者稍有上升0.73分,分數有增無減,明顯有提升其演奏力。除此以外,根據前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分辨主調織體和複調織體較弱,但之後的調查顯示三人表示能夠分辨。從而可見,學生經過學習巴哈後對他們的分辨織體能力及認知亦提升了。根據第二部份的分辨織體測試,三位學生於前測全部都不能正確分辨兩首樂曲的織體,尤其是問題一的複調織體樂曲,於後測結果顯示,三位學生全部答案正確,代表他們能分辨主調織體和複調織體。此外課堂觀察也觀察到他們的進步。所以,三位學生的確對處理複調音樂的演奏與認知能力有提升。透過學生問卷及課堂觀察顯示,學生學習巴哈的鋼琴作品時所遇的困難是指法掌握、分句法、裝飾音及雙手獨立的能力較弱,學需要不斷練習二部創意曲或多學習巴哈的音樂,才可處理聲部複雜的樂曲。根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練習鋼琴及巴哈的鋼琴作品時數比之前提升了。而原本無人喜歡巴洛克音樂,於第二次結果顯示,有一人喜歡。而且對聽古典音樂及練習的喜愛程度亦相繼提升,而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練習鋼琴時數有增加, 即表示經過學習巴哈後對他們的練習鋼琴的興趣稍有改變及提升。
根據前後評估結果,學生於前後能力有顯著的差異,而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巴哈的鋼琴作品之後,能提高其子女的學習進度。於前測較弱的項目分別是組織掌握及指法掌握,前者由6分提升至11分,而後者由6提升至9分,於後測平均有上升0.73分,明顯有提升其演奏力。除此以外,課堂觀察可見學生於前兩節課沒有差異,但由第三四節課可看到他們前後演奏能力有顯著的差異
整體而言,透過學習巴哈二部創意曲對他們演奏複調音樂的演奏能力與興趣有一定成效,研究結果亦顯示學習前後有明顯提升,不僅只有學生認為可改善其演奏困難,而家長也認為學生學習巴哈的鋼琴作品之後,能提高其子女的學習進度。學生的練習鋼琴時數亦增加,因此學習感到樂曲較之前因而增加其興趣。此外,學生認同於學習鋼琴的過程裡,必須學習巴哈的二部創意曲,可見學生與家長也認同巴哈二部創意曲對他們學生之成效。最後,所得結論未必適用於其他學生,但從研究中所得的啟迪,卻值得其他鋼琴教育工作者借鑒。亦希望有助於未來教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