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希望分享一些在學習/教學上的經驗給大家,並以有限的知識附上一些個人意見!我不敢說懂得音樂的知識很豐富,所以此純粹以個人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如有任何的意見及提問歡迎隨時留言給我。

祝大家中秋快樂

祝大家中秋快樂

    親愛的朋友們:   中秋節快到了,這個星期天(9月27日)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在這個月圓人團圓的佳節,相信你們已經準備好月餅和燈籠來迎接這節日!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網上...

關於牧童笛的簡史

關於牧童笛的簡史

  關於牧童笛的簡史 ...

 如何準備應考聖三一的鋼琴演奏文憑?

如何準備應考聖三一的鋼琴演奏文憑?

    如何準備應考聖三一的鋼琴演奏文憑? 當大家完成鋼琴八級考試,可能會考慮準備鋼琴演奏的文憑試。在較早的文章裡我曾提及演奏級的相關資料,因此不再詳談(如有興趣請翻閱)。現今已有很多音...

關於廣東童謠兒歌

關於廣東童謠兒歌

關於廣東童謠兒歌         早年的廣東童謠和廣東兒歌,流傳於中國華南地區一帶,它的內容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而且,它不僅是世代相傳的地道歌謠,也更是從前母親教育孩子學習語言、認識常識、陶...

Music notes Flash card

Music notes Flash card

Music notes flash card 對於初學習鋼琴或學習已有一段時間的朋友,可能對讀譜仍然感到困域。除了日常要多練習外,其實也可利用flash card來提升讀譜技巧。每盒flash...

  • 祝大家中秋快樂

    祝大家中秋快樂

    2015-09-25, 週五 20:57
  • 關於牧童笛的簡史

    關於牧童笛的簡史

    2015-09-23, 週三 21:02
  •  如何準備應考聖三一的鋼琴演奏文憑?

    如何準備應考聖三一的鋼琴演奏文憑?

    2015-09-17, 週四 20:01
  • 關於廣東童謠兒歌

    關於廣東童謠兒歌

    2015-08-04, 週二 09:19
  • Music notes Flash card

    Music notes Flash card

    2014-05-16, 週五 19:04
 

 

 

中世紀(Middle Ages)

 

中世紀(Middle Ages)約476年-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計算,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民族國家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一直到公元9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聖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於歷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即《聖經·啟示錄》裡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所發明的。他周遊歐洲以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希臘和拉丁文著作,志在重新恢復原先羅馬古典拉丁語、藝術及文化的影響力,對自公元410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所發生的,認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義者把這900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時代」。

 

彼特拉克把歐洲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們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復古典文化的純潔性。14世紀末與15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中世紀音樂

 

對中世紀音樂貢獻最大的是米蘭主教安布羅斯和教宗格里高利一世。公元390年左右,安布羅斯推行對聖歌的雙聲合唱,引入和聲,並准許非僧侶、教士的俗人參與演唱。是教會音樂得以發展和普及。西元476年羅馬帝國瓦解後,希臘、羅馬文明變趨衰微。 日耳曼人統治歐洲西半部,歷史上稱為「黑暗時期」,也就是「中世紀時期」。教會是當時人們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藝術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當時藝術與宗教息息相關。這時期的音樂活動受到基督教影響很大,音樂多以宗教儀式或歌唱頌歌為主,以功能為重,例如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 歌詞多是採自聖經。

 

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所收集的歌曲,一般認為起源於猶太聖歌,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葛利果”聖歌是由羅馬教皇葛利果一世(590-604在位)因著政治與偏寫的原因而被命名的。葛利果一世有許多的功勞,包含同時寫作,募集,或組織單聲聖詠而使用,並且在羅馬創辦了第一所歌唱學校(Schola Cantorum)來訓練教會的歌唱家,或組織教會年曆中的禮拜儀式的朗讀,也是第一個建立教會的權威是在羅馬世俗統治者的權威之上。教宗葛利果一世編出一套用於莊嚴禮拜的曲目,並用法律形式規定在祈禱儀式中必須有音樂,形成一整套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成為宗教創作的典範,後來又發展出記譜法以一種稱為紐瑪記譜法(neumes)。

紐碼記譜法有異於現在的記譜法,從譜面大致知道旋律的音高或音程,但對節奏則很不清楚。因此該以怎麼樣的節奏唱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至今還沒有定論。雖然尚沒有小節線和五線譜,但使用高低位置記譜的方法為五線譜的發明提供了基礎,這種記譜法只有四行線,每行前面有三個菱形譜號,結尾有一個菱形譜號提示下一行音高,基本是五線譜的雛形,但不能表示節奏。這種記譜法到了16世紀就發展為現代廣為使用的五線譜。並且格雷果聖歌對複曲調音樂(Polyphony)之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音樂理論家桂多‧達賴佐(Guido d'Arezzo)為了方便演唱人員能記熟所有格里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啲複雜音樂唱段,所制訂的音樂記譜法(Musical notation)。他是現代音樂記譜的開山祖先,他所創制的桂多手(Guidonian hand)記譜法(Musical notation),來取代當時僅能記載簡單音樂的紐碼譜(neumes)記譜法。大約於1025年至 1026年間,他出版《辨及微芒》(Micrologus / Mikrologus)一書,這是繼中世紀最權威的音樂理論家波埃修斯(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所寫的《音樂嘅體制》之後,最被廣泛地論及中世紀音樂的專著。其中一章專注論及復調音樂,包括最早期的奧爾加農(Organum)。

原則上,該記譜法(Musical notation)是由四條線所組成,並搭配他所制訂的六聲音階體系(Hexachord),主要係方便學唱聖詠而設計,每一個音一個唱名,唱名分別係 ut、re、mi、fa、sol、la,由 G、C、F 開始可以分別構成三種六聲音階,其中 F 六聲音階需降低 B 音才可做到六聲音階的結構要求,並且以手指關節和手掌來記錄音符位置。

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有固定的七個調式(church modes),調式名稱: 多利安 (Dorian), 海波多利安 (Hypodorian), 弗利吉安 (Phrygian) , 海波弗利吉安 (Hypophrygian) ,利地安 (Lydian) , 海波利地安 (Hypolydian), 米索利地安 (Mixolydian), 海波米索利地安 (Hypomixolydian) 。但節奏卻是比較自由,沒有像後來音樂那種一拍一拍的節奏。

 

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的音樂沒有和聲是單音織體(monophonic),旋律線只有一條,而且是以齊唱演唱的極為單純的樂曲。但是只要傾聽,就會感覺到這種音樂充滿好像在傾訴的一股力量,會讓聽者愈來愈陷入音樂釀造的酩酊狀態,充滿很不可思議的魅力。

 

Kyrie VIII from Mass VIII, Gregorian Cha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oEf3cqMRo

 

聖歌所吟唱的時間分為日課與彌撒兩大類。日課(officium或Opus Dei):以三個小時為單位,將一天劃分為八個部分。這些禱告時間分為朝課、朝讚、早課、第三時課、第六時課、午時課、晚課與晚禱。大課為朝課、朝讚、晚課,小課為第三時課、第六時課、午時課、晚禱。

 

彌撒分為三種,一般彌撒包括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經Credo、歡呼歌Sanctus、羔羊經Agnus Dei、),特殊彌撒(包括進堂曲、階台經、歡讚曲、奉獻曲、領主曲),安魂彌撒(一般彌撒、特別彌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MHms5Cvsw

 

在彌撒中吟唱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是一種相互呼應的角色,當修士在聖堂中用全心、發自內心的呼喊,不停的頌誦,有如天上的的天使一樣,日夜不停的讚美神,是永恆的傳遞,不停止的讚美。當在讚美的時候不只是單向的唱出去,而且也是唱進來。在吟唱葛利果聖歌,強調的也不是個人自我中心、獨唱的表現。他是一種詩班的表現,是整個詩班的誦唱。有齊唱、有時輪唱,在唱詩歌中,不只要聽自己的聲音,也要聆聽別人的聲音,在這樣一起的感覺中,去體會對神的崇拜中不只是個人與神的關係,也是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

 

Listening guild:

 

Classical period or romantic period的作曲家,都借用格雷果聖歌的旋律。

 

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 6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8ceqIDSJw&feature=related

 

Brahms: Requie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nUk6MxXQ0

 

Verdi’s Dies Ir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1Uc-grcMs&feature=related

 

現代作曲家的作品當中,以格雷果聖歌為基礎的,也大有人在。

For example:

 

Offertorium from Requiem Mass composed by Donald Y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2P7j_7K5_0

樂器

 

演奏中世紀音樂的樂器至今依然存在,但是形式有所不同。當時的笛用木製成,不像現代長笛用銀或其他金屬製成,並且有直吹和橫吹的類型。現代的直笛或多或少地保留了當時古老的形式。 Gemshorn是在其前面的手指孔直笛類似的,但它實際上是的陶笛家族的成員。排笛是笛類器樂的其中一個祖先,其歷史可追索至古希臘時代,在中世紀時期亦曾流行過。

 

中世紀的音樂使用許多彈撥樂器,如魯特琴,mandore,gittern和psaltery。Dulcimer原本為也是撥弦樂器,在結構上類似於揚琴,到第十四世紀金屬弦出現之後變成擊弦樂器。

                         

 

拜占庭帝國的擦弦(lyra)是在歐洲首次記錄到弓弦樂器。 第九世紀波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卒於公元911年)在他的著作中提及過拜占庭lyra。它作為弓弦樂器並列於阿拉伯rabāb、urghun(管風琴)、shilyani(大概類似豎琴或里拉琴)和salandj(相信是一種風笛)。另一種擦弦樂器hurdy gurdy,結構上是一部機械小提琴,使用擦上松香的曲柄木輪作為「琴弓」擦弦發聲。沒有共鳴箱的樂器,例如口簧琴之類的樂器亦很常用。古式管風琴、小提琴(或vielle)、伸縮號等樂器亦已經出現。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約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紀「新藝術」的基礎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與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與表達。這時的音樂家在人文主義思潮的推動下,對復調音樂進行了發展和變革,聲樂與器樂逐漸分離而獨立發展。這一時期五線譜已得到完善,印刷術也運用到曲譜上,這都使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和廣泛。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較有影響力的樂派:

 

尼德蘭樂派

 

主要音樂活動在尼德蘭的一批音樂家。創作內容多為彌撒曲與經文歌等宗教音樂,也有世俗音樂。代表人物有

迪費Guillaume Dufa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QipoTdSDx8、

 

若斯坎Josquin des Prez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Nzi900ZJw&feature=fvsr、

 

班舒瓦Gilles Binchois Gilles de Bin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EK3qOoAx8

 

奧克岡Johannes Ockeghe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WLsLAujZzI

 

威尼斯樂派

 

在1530-1620年間的一個器樂樂派,其特點是音響氣勢寬廣宏大、對比效果鮮明。創作內容有銅管樂與弦樂的重奏曲、管風琴的前奏曲、幻想曲與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

 

Andrea Gabriel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LlQWVwlSjM

 

直得一提的是托卡塔Toccata, 當時的托卡塔稱Ricercar, 他的音樂對巴赫之前的其他巴羅克時期作曲家包括Johann Pachelbel, Michelangelo Rossi, Johann Jakob Froberger, 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Alessandro Scarlatti and Dieterich Buxtehude產生很大影響。此外,Buxtehude’s The nineteen organ praeludia (or preludes)的音樂對巴赫影響深遠。

 

D. Buxtehude - BuxWV 146 - Praeludium fis-moll / F-sharp min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1SzUOzFT8g

 

Praeludium in G Minor BuxWV 149 by Buxtehud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70LKXf6www&feature=related

 

托卡塔Toccata又稱觸技曲,是一種通常由鍵盤樂器或撥弦樂器獨奏的樂曲。它一般速度較快、節奏均勻,具有炫技性,可以展示出演奏者手指的靈活。偶爾也有為多樂器而作的托卡塔曲,例如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的開頭部分。在1590年代,已經有一批托卡塔曲問世。之後,作曲家將這種音樂形式帶到了德國。Giovanni Gabrieli,1554-16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1584年任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管風琴師。其作品風格華麗,聲樂和器樂的技巧都高度發展,促進了賦格曲式的形成,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音樂的高峰。

 

Giovanni Gabrieli Toccata Ricercare Intonatio Org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PH3G-jagUQ

 

當時托卡塔曲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其標誌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BWV565。

 

J.S.Bach’s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H6lYHWz2yY&feature=related

 

巴赫的托卡塔曲是這種音樂形式中的經典之作。這些管風琴作品都是即興作品,通常伴隨著一段獨立的賦格。在這種情況下,托卡塔曲代替了一般的固定的序曲。他的羽管鍵琴作品通常有多個樂章,由賦格形式寫成。

 

羅馬樂派

此時期的一個專門創作服務於宗教作品的樂派是羅馬樂派,以無伴奏合唱的形式為主。代表人物有:

 

帕萊斯特里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mdmco61Htk

 

F.索里亞諾Francesco Sorian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IaOHWkSj2c

 

音樂形式上的革新通常比其他藝術形式來得晚,文藝復興亦然:一般相信,音樂上的文藝復興運動大概比義大利文學或繪畫的文藝復興運動,晚了約兩百年。 另外,音樂記譜法到了這個時代已發展至接近成熟階段。而作曲家們在創作精緻複雜的宗教音樂之餘,也開始寫作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牧歌(Madrigal)、舞曲(Suite) 等。速度慢且少有對比。

 

牧歌代表人物有:

 

出生於意大利北部克雷莫納市的克勞迪奧·喬瓦尼·安東尼奧·蒙特威爾第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在16世紀末,受到貢薩加家族支助下,他與宮廷歌手合作,出版了牧歌等普羅歌曲。而《奧菲歐》可算是蒙特威爾第最出名的歌劇。蒙特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體裁的巔峰,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樂的早期代表。

Claudio Monteverdi’s L' ORF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mD16EVxNOM&feature=related

 

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樂派是弗萊芒樂派(Franco-Flemish School)。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有:義大利的 帕萊斯特里納、英國的威廉·伯德、托馬斯·塔利斯、約翰·道蘭德、西班牙的托馬斯·路易斯·德·維多利亞、法蘭德斯的奧克岡以及法國的若斯坎。 世俗音樂的牧歌(Madrigal) 則簡單、曲調明亮。在這時期,由於樂器的設計和製造上有改進,所以器樂音樂開始擺脫聲樂獨立成曲,形成不同類型的器樂曲,主要為各類不同型式的舞曲。文藝復興時期的彌撒曲,仍無伴奏,此時期因為教會盛行,所以音樂的重心偏重在人聲,歌詞是固定的,通常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個聲部。而大多數牧歌創作則是 through-composed。

*through-composed means the music is relatively continuous.  A song is said to be through-composed if it has different music for each stanza of the lyricis poetry, a stanza is a unit within a larger poem.

 

器樂:

 

早期就開始有的是大鍵琴、豎琴、吉他類的弦樂器、管樂中的直笛等樂器。 還有「號」是很早就有的,以前的人吹牛角,後來慢慢演變成「號」。還有「笛」是由蘆葦演變而來的,之後慢地才有弦樂器出現。而早期的弦樂器稱做「魯特琴」Lute。http://www.youtube.com/watch?v=V_K5zRA2APo

 

約翰·道蘭德 (John Dowland,1563-1626),英國文藝復興晚期作曲家,歌手,魯特琴演奏家。道蘭德以演奏魯特琴和歌唱技藝出名。他的器樂曲集《淚》(Lachrimae, or Seaven Teares)也是十分著名的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5k-HwevAg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7eQhnemaA8&feature=related

 

海因里希·舒茲(Heinrich Schütz,1585-1672),德國作曲家。舒茲是巴赫之前德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曾學習法律,但是後來到威尼斯跟隨喬萬尼·加布里埃利學習音樂。曾在德勒斯登宮廷樂隊任職。他寫了第一部德國歌劇《達夫內》,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將義大利的聲樂風格與德國復調音樂傳統中,創作了大量傑出的合唱作品。其地位可以與義大利的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相媲美。

文藝復興時期初期,優秀的音樂家多來自法國北方尼德蘭和法蘭德斯地區,「尼德蘭」(Nederland)原為低於海平面土地的意思,領土範圍包含今日的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地區。其中,更以出生於法國作曲家杜飛(Guillaume Dufay, 1397~1474)為代表,杜飛於1420年前往義大利之後,曾任職於當地瑪拉泰斯塔貴族(Malatesta Family)、塞弗依公爵(The Duke of Savoy)和費拉拉家族(The Este Family of Farrara)當中的家庭樂師,也從此開啟成就非凡的作曲家生涯。因此,音樂史上通常以1420年,訂定為「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起點。當時已極富盛名的杜飛,於晚年再度回到法國擔任「坎布雷教堂」(Cambrai Cathedral)的參事職務,他的作品包含「彌撒曲」(Mass)、「經文歌」(Motet)和「香頌」(Chanson)等。杜飛精湛的「定旋律」(Contus Firmus)作曲法,吸引了許多作曲家專程到法國向他請益,他的學生包含歐凱根(又譯奧克漢)(Johannes Ockeghem, 1410~1497)和德普瑞(Josquin Des Prez, 1445~1521)等,都是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發展的重要作曲家。

 Contus Firmus

文藝復興時期的彌撒曲,通常會選用一首既定的樂曲做為固定旋律,然後藉由「對位法」(Counterpoint),譜寫出其它聲部的旋律,並分別在彌撒曲的五個段落中出現,也就是所謂的「定旋律」作曲法。因為,當時的「定旋律彌撒曲」並不是作曲家全新撰寫的曲子,而是引用古老的聖歌或民謠做為主要的旋律,再由作曲家延伸出其它聲部的旋律。例如,十五世紀後期到十七世紀之間,許多作曲家借用樂曲「武裝的男子」(L’ginne arme)為固定旋律,進而譜寫出許多著名的彌撒曲。 「定旋律」的做法能讓彌撒曲當中的五首曲子產生統一性,創造出音樂的整體感。然而,所謂的「定旋律」(Cantus Firmus) ,Cantus其實是拉丁文當中「歌」的意思,Firmus則有「固定」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固定的歌」之意。此外,法國作曲家杜飛則是首位以世俗音樂譜寫彌撒曲的作曲家。杜飛以此舉開創世俗音樂和宗教音樂相互存在的現象,也代表人們自我意識提升,並逐漸走出中世紀黑暗時期,進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特色之一。

 

後話

 

音樂在人類進入歷史時代之後,就開始利用身邊的符號來記錄音樂,最早是用文字來記載,後來到了西元九世紀後,開始發明出記載音符(Note)和節奏(Rhythm)為型式的記譜法。

 

目前全世界所流傳下來的記譜法有六種,分別是:

 

1.字母譜(letter notation)(用單一文字或字母來記載音高《pitch》或節奏《Rhythm》。)。

2.文字譜(Longhand tablature)(用文字敘述方式來記載音樂的旋律《Melody》本質。)。

3.音節譜(syllable notation)(用特定的符號來記載音高《pitch》和節奏《Rhythm》,五線譜《Staff》就是最典型的音節譜。)。

4.圖像譜(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利用圖形來記載音高《pitch》和節奏《Rhythm》。)。

5.數字譜(number notation)(利用阿拉伯數字來記載音高和節奏,簡譜《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就是典型的數字譜。)。

6.混合式譜(mixed notation)(同時採用好幾種不一樣的記譜方式來記譜。)

 

 

 

參考資料:

 

www.wikipedia.org

 

http://tw.myblog.yahoo.com/arithen2002/article?mid=1365&prev=1409&next=1364&l=f&fid=20

 

 

 
 
 
 
 

Joomla Templates by Joomla51.com